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诗翻译

《英诗同题翻译》第29期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2020-10-26 07:35:05作者:中诗翻译 | 来源: 中诗网| 阅读:次
本期选取《英诗金库》第288首诗“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这是雪莱创作一首短诗。本期共收到十六篇译作,经过丁立群、余新、赵佼、杨景荣、晚枫五位编委盲评推荐,在此推出十一篇,以飨读者。

《英诗同题翻译》第29
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栏目主持:杨中仁、项少晶

本期审校: 丁立群、余新、赵佼、杨景荣 、晚枫
本期朗诵: 王劫苏
本期书法: 蔡铁勇老师
本期译者:(以收稿先后顺序排列)
1. 吴伟雄
2. 王庆国
3. 鲁四彬
4. 张小波
5. 张琼
6. 王少君
7. 禄沐东
8. 陈赛花
9. 项少晶
10. 赵宜忠
11. 杨中仁
file:///C:/Users/charl/AppData/Local/Temp/ksohtml4380/wps1.jpg
编者语:
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1822年), 英国 诗人、思想家、改革家, 出生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菲尔德庄园。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主要代表作有《麦布女王》 《伊斯兰的起义》 《致英国人民》 、《 西风颂 等。 本期选取《英诗金库》第288 首诗“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这是雪莱创作 一首短诗 本期共收到 十六 篇译 ,经过 丁立群、余新、赵佼、杨景荣 、晚枫 编委 盲评推荐,在此推出 十一篇 ,以飨读者。特别感谢 五位专家在百忙中劳苦劳心的审阅推荐 感谢 王劫苏 蔡铁勇 两位 老师为本期奉献的朗读和书法 ,同时本期还选取Jo Stafford演唱的同名歌曲与大家分享


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P. B. Shelley

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Vibrates in the memory —
Odours, when sweet violets sicken
Live within the sense they quicken

Rose leaves, when the rose is dead
Are heaped for the beloved's bed;
And so thy thoughts, when thou art gone,
Love itself shall slumber on
file:///C:/Users/charl/AppData/Local/Temp/ksohtml4380/wps3.jpg

英文朗诵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朗诵者: 王劫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三 大学。业余朗诵爱好者。开设讲授大学英语,英语语音,雅思英语,西方文化概论,法语等课程。

书法分享

书法家 蔡铁勇,字堂荣,号东海居士,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 在福建省福州市从事外贸业务,平时爱好双语书写,以“丹翔和鸣,双语共雅”为座右铭,丰富业余生活。 版本1 音乐,当曼妙的声波消逝了……

译文分享:

1.音乐,当曼妙的声波消逝了……
珀西•比希•雪莱 作

吴伟雄

音乐,曼妙的声波消逝了,
仍在记忆中回响——
馨香,芬芳的紫罗兰枯萎了,
仍在感官中珍藏。

叶子,玫瑰凋谢了,
仍铺满爱人的床;
你的思想也一样,你走了,
仍与爱留在睡乡。

译论
余译此诗求“三似”,“和而不同”是要旨。
和而不同留原意 :关键词直译或引申。soft ,译为 形容音乐、舞姿等柔美 曼妙 ,诗用适宜。复数的 voices 引申为 vibrate (振动)则响的 声波 vibrate 则可引申译为与 音乐 搭配的 回响 live, 曾译 留存 ,改译 珍藏 更好,又与 回响 押韵。译 heaped 堆积 ,似凌乱不雅,拙译 铺在 slumber on ,本意 继续安睡 ,余译 留在睡乡 ,取引申为 slumberland / 文或幽默 睡乡,梦乡 之意(《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
和而不同求形似 原诗每行7-8 个音节,大致整齐。译诗奇行,除第五行外,每行 10-11 个字(音节),偶行每行 7 个字,相应大致整齐。原诗每两行组成跨行句,译诗亦然,语序 与原诗同。
和而不同 音韵 :原诗韵式是aabb, ccdd, 译诗的韵式是 abab, abab, 相应对应。拙译偶行一韵到底,奇行也一韵到底,交叉用韵,聊算带有英诗情调的音似。
译者:
吴伟雄,英语译审。中国译协四、五届理事、“资深翻译家”。长期从事地市外事工作,曾赴五大洲 20 多国任随团翻译或参加国际会议。曾任北理工珠海学院教授,授英汉互译及诗歌鉴赏等课程。在翻译核心刊物发论文 16 篇,出版翻译研究编著 5 本。研究兴趣:诗译鉴赏、应用翻译。
2. 减字木兰花

珀西•比希•雪莱 作
王庆国

嘉音袅袅,
声断清歌心坎绕。
兰吐幽芳,
临谢犹凝轻重香。

玫瑰扑地,
残瓣堆床缘爱意。
人去还怜,
一寸相思欲枕眠。

译论:
该诗最典型的句法特征是:每个句子都含有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前三个从句还被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得句子结构松散,而最后一个从句并非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彻底地改变了前文句式。结合诗歌要传达的意义来看,因为某种外在因素的介入,导致一对恋人关系逐渐疏远,反复再三后,最终只能无奈地结束恋情。若按英语句式结构来翻译,貌似忠实,艺术效果却大打折扣。译者应该充分发挥汉语优势,再现原文的意义美和风格美。反观原文,诗中有两节,押韵模式为aabb ccdd ,每行音节 7-8 个不等,暗示抒情者心绪不宁,可用宋词《减字木兰花》来翻译。
译者:
王庆国(1987 8 月— ),男,讲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3. 轻歌绕梁

珀西•比希•雪莱 作
鲁四彬

轻歌绝耳,
心乐绕梁。
馨兰伤萎,
惜者敏其芳。

玫瑰落华,
叶怜扶冢。
逝者睿思,
情丝牵梦长。

译论:
翻译必问对等 。而奈达这常识而抽象的 对等原则 在诗歌翻译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呢?从结构主义的视角看,本源语和目的语在诗的创评中都会考虑音韵的优美,择词的新颖,修辞的奇巧,立意的深遂。这几个元素构成深层结构的相同,而表层的表达因文化不同会带来很多差异。因此这种对等的过程更像 求同存异 。雪莱的这首小诗并不严守格律,又不是叙事自由体,四句一阙共二阙还算是歌谣体( Ballad ),对比起来可从汉语的诗经风雅颂中的风找到音韵美的对等, 本来就是民间歌谣;诗中修辞用了三个比喻很像诗经中比兴的修辞法,故用仿诗经的体裁翻译。用词方面,用 轻歌,馨兰,落华,扶冢 等符合汉语习惯意象表达原诗的用词求同存异。
译者:
鲁四彬,汉英典籍翻译。1977 级就读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湖南师大外语系任教。 1984 级入武大外文系英文专业读研,毕业后留武大外文系任教。 1993 年留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毕业后先在辛辛那提辛康软件公司教育培训部从事教学软件开发,后在美国田纳西莱恩学院从事网络管理和教师电教培训工作。


4. 声已逝韵犹存

珀西•比希•雪莱 作
张小波

若轻柔之声一去不返,
韵犹存,在记忆中转辗。
若甜美的紫罗兰枯萎,
香愈浓,在感觉中回味。

若玫瑰花瓣凋谢零落,
残叶砌床只为爱人安卧;
若你离去,如叶思念,
爱情在思念之榻上孤眠。

译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这首短诗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的情绪。从时态来看,并不是在追忆失去的爱情,而是在海誓山盟,所以译者将when所引导的从句理解为假设句;其中的rose leaves 指的是花瓣,在翻译时,为了不重复,还是译成了叶;诗人两行一押韵的方式仍然保持,坚持以诗译诗的原则。
译者:
张小波,广东海洋大学英语教授,诗歌翻译爱好者。2020年初出版著作《译海钩沉:伍光建翻译研究》,致敬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不朽贡献的翻译家。


5. 音乐,当温柔的声音消逝

珀西•比希•雪莱 作
张琼

音乐,当温柔的声音消逝,
在记忆中 荡漾;
芬芳,当香甜的紫罗兰凋零,
犹在嗅觉间徜徉。

花瓣,纵然玫瑰枯萎,
依然洒满爱人的床;
你的思想也如此,当你离去,
爱将继续沉睡心房。


一、翻译基于正确理解
第一节,Odours … Live within the sense ,字面意思“气味( odours )残留于感觉(sense 感觉官能 即视、听、嗅、味、触五觉,笔者理解这里的sense 是整体转指部分,即“感觉官能”转指“嗅觉”。
第二节 诗句“Rose leaves, when the rose is dead…” 这里rose leaves 玫瑰花瓣 ,而不是玫瑰叶。诗人用leaves 表示 花瓣 同样见于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 To Blossoms 的第三节But you are lovely leaves, where we/ May read how soon things have/ Their end, though ne'er so brave… leaves 一词,与 blossom 词汇连贯,意为 花瓣
二、再现原诗节奏和音韵之美
原诗两节,每节四行,第一节押韵abcc, 第二节押韵aabb; 译诗遵循原诗的结构,诗句顺序与原诗同,押韵abcb

译者:
张琼,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肇庆市翻译协会会长。

6. 曲终乐声尽

珀西•比希•雪莱 作
王少君

曲终乐声尽,
回韵亦悠长。
幽兰芳菲倦,
馨香犹停绕。

无奈红玫谢,
落叶护花床。
情爱自难忘,
入梦诉衷肠。

译论:
(个人理解)爱情诗,表达爱情的矢志不渝,不为生死所阻拦,即使天人相隔,我的情谊也不会消失。我对于第五六句的理解是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样的。落叶无法阻止花的凋零,但却可以铺满泥土,继续润养,等待明年。我所认为的“the beloved”不是作者的爱人,而是落叶的爱人,也就是玫瑰花。最后一句我理解的意思是,即使爱人去世,爱情也不会消亡。
译者:
山东财经大学英语系大三学生,刚刚开始上翻译课。对于翻译了解尚浅,如有不足请谅解。
7. 芳爱犹在
珀西•比希•雪莱 作

禄沐东

的尾音渐渐淡去了,
音乐仍在记忆里 萦绕 荡漾;
甜蜜的紫罗兰萎蔫了,
仍在所激发的感知里犹存芬香;
玫瑰花凋谢了,
其叶瓣堆满了至爱的床旁;
你去了,你的思想依旧留芳,
爱也自己会沉眠久长。


译论:
此译坚持“三美” 忠实原作 直译 准则(但so = 依旧留芳),既尝试韵律一致的音美,如“漾香旁芳长”,又兼顾结构上的形美,即八句四个“了”配合四个同韵,结尾两句作为结论性( 李清照风格)的强调连续同韵。至于意美,有人喜欢任意发挥,延展诗意,但很可能非原作所指,乃译者强加。个人认为,读者更 渴望 读到原诗的味道,虽有时直译难免会出现中文习惯上的不畅通(如“所激发的感知”)。 意译 多自由导致众多版本,因把每处赋予不同的理解就能得到一个版本,例如,第一句”声音”,表面是音乐尾音,还可读为至爱终言或某个生活片段,紫罗兰可解为至爱平 的甜蜜,玫瑰可解为作者原本憧憬的爱,“思想”也未必只指思念或遗言,也可能是作者敬仰的哲思, 以五律意译举例: 乐声慢淡去,驻心萦绕梁;紫罗花萎竭,犹存兰芬香;玫瑰花凋谢,枝瓣环你旁;此去阴阳隔,芳爱眠久长。总之,忠实原作,自己可以去联想其中所包含的所有可能的扩展意义, 把联想和解读的权利交给读者。

译者:
Laurence L. Chen (禄润泽陈,笔名: 禄沐东),1994年某著名理工科大学青年正教授,1995年留美,现定居旧金山湾区,2015起大部分时间国内工作。爱好:画油画,书法,吹埙,读诗,问天,拜景。微信号:LLCjiujinshanSF


8. 歌声落,音乐起

珀西•比希•雪莱 作
陈赛花

美妙的歌声渐行渐远,
旋律还在记忆中回荡;
馨香的紫罗兰凋零后,
依然能闻到它的芬芳。

玫瑰花枯萎了,
花瓣铺满床,装点成爱人的花房;
你悄然逝去了,
爱啊,将枕着对你的思念,沉入梦乡。


这首诗的主题为死亡与爱。诗人认为:即使美妙的歌声消失了,旋律挥之不去;即使紫罗兰凋谢了,芬芳还在;即使玫瑰花凋谢了,花瓣可以铺满爱人的床;即使爱人不在了,爱永远都在。诗人采用“赋”的手法,几重排比,层层推进,语气逐渐增强,最终呈现了永恒的爱的主题,这正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特点: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用“比”及拟人手法赋予音乐、声音、气味、紫罗兰、爱和玫瑰以人类的生命和情感。另外,诗人先写音乐、气味和花,是为了歌颂真爱的永恒,这是采用“兴”的手法。因此,诗人谙熟“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与《 诗经》的手法如出一辙,说明东西方诗歌有相通之处。
本诗分上下二阕,采用扬抑格,双行韵,韵式为:AABB, 除了第一二行韵脚不一致外;三音步和四音步交替出现,诗歌富有音乐性,如行云流水。此外,诗人采用的句式很特别: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时间状语,而且这一结构前后一致,可以说是诗人精心设计的,将重要的几个意象放置在最靠前最显眼的位置,这样从内容到形式,诗人完美地呈现了一首爱之永恒的旋律的“圆舞曲”。同样,译文采用通俗的语言和类比,将已经逝去的人或物处理为“了”或“后”结尾,而仍将留存或持续的旋律、芬芳和爱押上尾韵 /ang/长音, 旋律挥之不去,以期保留原作的音乐性。题目中soft voice之所以处理为“歌声”,是因为若处理为情人间的“呢喃”,和music 这一“音乐(旋律)”无法对应。本人也查过“sweet voice” 有悦耳的歌声之意,所以标题采用“歌声和音乐”对照,正文中采用“歌声和旋律”对照。
译者
陈赛花, 高校教师, 文学和翻译爱好者 广东翻译协会会员,中大访问学者 。早期发表过散文(纸质版)《父亲的手》、《我的书屋》、《温柔陷阱》、《又见茉莉花开》、《望》等,获深圳市散文创作优秀奖 第二届国学外译三等奖。自去年始,进行诗歌翻译和创作50多首 ,作品发表在中诗网、译原电子、诗殿堂,刊登在Translating China”、《2019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世界抗疫诗精选》和《世界华语乡愁诗精选》等书籍。

9. 音乐,当柔美之音消逝

珀西•比希•雪莱 作
项少晶

音乐,当 柔美的韵律消逝,
仍在记忆中荡漾——
甜蜜的紫罗兰枯萎,
芳香犹存。

玫瑰凋零,
叶片仍洒在爱人的床上;
你的思想也是一样,当你离去,
爱仍安睡。

译论
英国著名诗人 珀西•比希•雪 莱坚信,爱有一种万世不朽的品质, 人虽可成隔世 , 爱心却会依旧永相伴随。


译者

项少晶,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英语教师。英汉翻译硕士,研究爱好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诗歌翻译。略懂音律,钢琴十级,喜奏古筝,热爱舞蹈。

10. 乐曲,轻歌雅音消
珀西•比希•雪莱 作
赵宜忠
卜算子(词林正韵)

轻歌雅音消,
乐曲心中颤。
病体枯萎紫罗兰,
异味浓浓漫。

玫瑰凋落时,
落叶情床满。
卿故西行情亦然,
梦寐常思恋。

译论
诗无达诂,译无定法,缘译者并非诗人,难以完美还原感觉及情景,可能每个人对一首诗的理解有所不同,是非常正常的,由于理解各异,译文内容和形式自然就不会相同。说句实在话,我翻译诗词不少,但译文质量很差,我有自知之明。我现在的想法:译一首诗,方法,韵式各不相同,有人喜欢散译,有人喜欢韵译,各有千秋。此诗为格律诗,我想试译成咱们的格律诗词,对我来说,很难! 咱们的平平仄,仄平平比英文格律难! 这次我就把这首外诗用词林正韵试译成一首《卜算子》,格律译诗初读起来效果可能比较有“隔”,但细品含香,当然,我非说我译得可达那样效果。译后我感觉译诗比作诗要难得多呀,译诗必须忠于原文,回旋余地太小! 比如 这首诗里的 温馨的紫罗兰 sicken 生病了, 叶子枯萎腐烂发出臭味 odours, 只能忠于原文直译了!在译路上,我一直向译坛高手学习,摸索着前进!

译者:
赵宜忠,1966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英文专业,后又就读黑龙江大学和北京二外英文系。曾任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外办副主任,市译协副主席,省译协理事,市旅游局总经理,一直从事翻译工作。曾任美国L&A水处理公司驻大庆化肥厂总代表的首席翻译,也曾出任部委级领导,省市领导的翻译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现居捷克首都布拉格。喜欢翻译古诗词,曾译古诗词近千首,多首莎翁等诗篇,韵译毛泽东诗词百首,韵译古诗词150首,已经在美国出版,多篇现代诗歌,如阿紫的《翻阅阳光》《锦绣》闰龙的《我是雪花》,叶舟的《祖国在上》,玉扣子出版的《我住在鼹鼠的故乡》的英文翻译等。
11. 当柔 美的合 消逝后
珀西•比希•雪莱 作
杨中仁

美的合 消逝后 ,乐
依然在记 里唱响
甜蜜的紫罗兰 腐败后,其味,
依然 嗅觉里存放

玫瑰 凋零 后,那些花瓣儿,
还能 在爱人的床 头堆放留香;
你离 我而去, 你的思想 也如此延长
会进入梦乡。

译论
雪莱的这首短诗是在歌颂爱情,诗人通过三组不同的意象来比喻爱情的不朽和永恒。全诗两节各四行,各行音节基本整体,韵式基本工整,分别为aabb ccdd; 在句法结构上,前六行结构完全相同,即“主语 + 时间状语从句 + 谓语 + 介词短语”,而最后两行作为诗心,其结构突然改变,更加突出爱情不会因为爱人离世而消逝,它依然会在活着的心里梦里时时萦绕。译诗在措辞上有所引申,在语序上有所调整,但结构风格上基本保持原诗的形式;译诗各行长短不一,韵式为 abbb cbbb
译者
杨中仁, 译审,文学文化翻译爱好者。 过往已成历史,余生将以教为职,以诗为友,以译为好 。现为北理工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责任教授,《中诗翻译》版编辑,《英诗同题翻译》栏目主持人,《诗殿堂》汉英双语诗刊执行主编 世界华人文化艺术研究院译审 。认为:翻译应在忠于原文旨意的基础上追求地道表达。主张“诗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呻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