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 | 回复: 9

[大赛]【中诗简牍】2023年9月卷(总第136卷)《海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08:10:4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雪人 于 2023-10-10 08:10 编辑

【中诗简牍】2023年9月卷(总第136卷)《海潮》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陈湖
本期责任编辑:小雪人


一 榜单

【状元卷】
1 海潮 |陈敬良

【榜眼卷】
1 斜拉桥 | 长安肆少
2 黄河水 | 三点的海

【探花卷】
1 散步 | 于波心
2 怀旧帖 | 剑方
3 清晨颂 | 李传英
4 秋水丨孟萌
5 一个人|柯良才(邮箱投稿)

【同题卷】
1 有时,你会喊一声自己的名字丨师泉河
2 有时,你会喊一声自己的名字丨徐作仁(静水)


二、 编辑小记
今日寒露,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我们的祖先有很多智慧,比如将一年分二十四节气,一天十二时辰等等,总是将某一对象或者是问题,解构后又融合的有机处理,解构是从微观上更好地深入分析了解对象,融合是从宏观上不要片面的看待问题。
我们学习先辈,来看现代诗歌。将诗歌分成不同流派时辰或节令,那么,对于当下不同的流派与其下不同的诗歌评判,就有与之相应的气候与候症。我们不应该用一种标尺来判断不同流派的诗歌,也不应该将诗歌束缚在一个牢笼内,而让其盲目的嘶哑。
作为写作者,我们可以在一种适合自己的风格中深入探索并实践;作为《中诗简牍》选稿平台的小编,我尽量学习欣赏不同作品的不同写作方式,且为了尽量综合选稿偏好,我们选择了编辑月轮值方式,希望选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相互学习与交流。
对于本期简牍的选稿,其实有很多触动,关于对于诗歌的理解与写作的想法。简牍的十行设限,不是因为十行以内是好诗歌的某一标准,而是希望通过十行以内作品的练笔,让写作者去体察写好诗歌的某些需要具备的技艺基础。换句话说,简牍十行以内作品更注意“怎么写”的训练。希望在技巧性打好基础,那么当写作者被缪斯吻到之后,可以有准备地接住它,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叹息。
想说的很多,又觉得是乱麻一团,其实写这么多也足够心安理得的交作业了,但是,又觉得以上都是废话。
其实关于诗歌写作,《中诗简牍》征稿的范例胡弦老师的作品就一直在示范。现代汉诗歌大家名作很多,但是,但目之所及,胡弦的作品适合做简牍的技艺性训练的范例。他的作品在日常事物中独辟蹊径,对于诗歌零部件的处理,比如:分行,标点符号、分段,以及结构肌理都拿捏分寸。
诗歌细节把握好,才能写出好作品。从范例《他者》,可以偷窥一下胡弦老师对诗歌的某些观点。
(強调一点:任何零件的分解都是个人对于整体性之下的细分把握。)

《他 者》~~他者是第三方的称谓,后面隐藏着我和你。

江苏|胡弦

悬铃木的铃声近似沉默,
邮筒的虚空恒定。~~启句,来自看似对日常事物的描述,或者说是一次邮寄,更是传递,而我个人将其看成从作者创作到读者阅读的共鸣过程。读胡老师的作品,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表达。每个句号是一个完整的句意,句号内的逗号,是一层句意的不同程度表达,分行是递进。这逗号前后两行是并行时空的深入,是从表层直到内核刻入。
悬铃木是法国梧桐,这里用“悬铃木”名是引出铃声,读来相当自然,但是它已经完成了以具物到意象的转化。第二行的邮筒中间的空,用了“虚空”,诗从实探虚,只一字之差。而这一探的用处,在于一句一层完整意中,让悬铃木与邮筒承担实(身)与虚(精神)的塑适与刻画。

光,能听见词语内窸窸窣窣的阴影。~~第二句,承接,是对事物的细微刻画。但是,从整体上说,这句是个结束句。词语是邮筒递出的内容,但是,非文字真意(意在言语之外)。
光有两层,浅层是阴影来自光的照射,更深上说,阴影是光的内心,你读到的一切词语后的共鸣,来自于读者的经验经历学识之后的(眼)光。


有个人的手,因皱纹过多,
抓住什么,什么就在瞬间老去。~~第三句,从表象上看是他者对词语的接受与阅读,实际上是对第二句的切入,用更具体的呈现来表达第二句的内涵。他者若是老者,那么我递来即便是“光”,也会瞬间老去。从这里,是不是能偷窥到第二句中“光”后一个逗号的意义?

胡弦用《他者》向我们呈现一个诗歌观点:光,能听见词语内窸窸窣窣的阴影。

——小雪人 2023年10月8日




三、上榜作品

【状元榜】

1.海潮
文丨陈敬良

这些受过点化的石头
一生上不了岸

或许,是一种秩序
犹如笨拙的水龙头

当你将它拧开
它送来水,还送来声音

小雪人读诗:好诗应该是可以读且共鸣有之,而不应用纯文字抵达。诗性是一种过程而非结论。从此文本出发,这种过程不仅包括意象链之间的勾引衍射关系,还包括分段的结构关系。在诗歌中,因为经营单个意象的分段,与分段形成的不同角度的切入与递推,都是建立诗意的空间结构。比如,在诗的语言中,用意象“石头”隔空碰击“水龙头”时发出的共鸣,读者能用意念接收到意味:

海潮~~题目是核心,对全文的统射,正文是对题目不同角度的打开,打开而非打散,这点很重要。

文丨陈敬良

这些受过点化的石头
一生上不了岸~~受点化的石头(应该是上岸了),却上不了岸,这里存在情感与文字的背离,是构建文本情感底蕴,也是引起悬念。

许,是一种秩序犹如笨拙的水龙头~~水龙头可虚实双解,实解是物名指人造物件,虚解是文字偏正解构的分解。实解是浅层,是所指;虚解是从文本深层融合之后,是能指部分。

当你将它拧开
它送来水,还送来声音~~“它”是指什么?“水龙头”吗?还是“石头”?或者是那内心奔涌的“海潮”?这里会引出从自然存在到留白的意味空间,而此段再与开头的悬念相衔接,读者是不是对石头的上不上岸有自己的不同感悟?


【榜眼卷】

1. 斜拉桥
文丨长安肆少

夜晚不回来,你终是放不下自己的惆怅
那扇忘了关的门,任人来人往
斜倚在河面,如一袭旗袍里的针脚

你终是有心人,将白天游动的颜色
一根根捻起。放于逆流而上的鱼与每一片波纹
这尘世间,流淌的东西总会让人慌张
你忍不住望一眼自己的影子,竟是这样深不见底

这一刻,河对面找妈妈的孩子
他的声音,刚好经过你耳廊

黎落读诗:很喜欢这种语言下的诗意,斜拉桥是很常见的事物,作者却能翻出不一样的别趣。在是与非是之间自由穿插,它有可爱的拟人化,有活泼的形体,尤其是结尾的拓展,更是充满了人间况味。


2. 黄河水
文 | 三点的海


我相信
黄河的水站着走
跟着夕阳能找到父亲

都是岁月流放的人
尽管那么苦难
不能够赎身

他内心金黄。背影
更硬
更沉

老家梦泉读诗:这首诗的整体感觉是骨架硬朗,肌肉不那么丰满,多少有些干瘦。可能因为我生活在黄河边,就特别留意多看了几遍,渐渐喜欢起来。应该说,是它首段的陌生化呈现,让我选择了它(尽管小诗后面的呈现弱了些)。我们知道黄河整体走向是由东向西,跟着夕阳走,就是逆流而上。另外李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那么“黄河的水站着走”之句就是成立的,这样的陌生化呈现依据的是想象的真实。这两句都有回流的意思,那么父亲的出现也就有了怀念的意味:“都是岁月流放的人/尽管那么苦难/不能够赎身//他内心金黄。背影/更硬/更沉”。至此,黄河水和父亲的形象合而为一,相互粘合 :黄河水里显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面颊里涌动着黄河的流水,一句背影更硬更沉,加大了父亲在小诗里的比重,让人印象深刻。


【探花卷】

1. 散步
文丨于波心

雨水把一座山搬空
把一片杜英林搬空
把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搬空

活该你一个人
在一片理想主义的留白里散步

活该你像一支笔墨
在雨水搬空的画布上

想怎么落笔
就怎么落笔

小雪人读诗:这首诗粗略看看好似平凡无奇,无非是对场的虚实交织营造情境,表达一个人在场的散步与心灵的漫步。但是,文本两次嵌入了“活该”,让文本从陈述式的普通表达中,变成了一种双方对话式,虽然对话的一方是隐退在语境之后的,也可是一体两面的自我对话,但是如此巧构,可让文本从一马平川式变得曲折幽默,且让最后一段表现出活泼泼可爱的一面。


2. 怀旧帖
安徽 | 剑方


离上一次围坐
已过去十年

圈子变小了
一起反刍时光的人
又被抽走一个

像水桶被抽掉一块木板
伤感,倾泻了一地

老家梦泉读诗:这首诗几乎不用解读,适当修辞里注入真情实感,让我为之感动,并深深记住了它。如今有些诗,堆砌的修辞里唯独没有真情实感,极端地摒弃情感,还美其名曰:“节制情感”。当然,适当的情感节制是必须的,但凡事都有个度,任何方向的极端化都是要碰壁的,你说是不是?


3. 清晨颂
文 | 李传英(山东)

剥去黑暗的衣裙,要经过时间锐利的切割
黑暗的较量
月光凄凄惨惨的申诉

呈现于眼前的早晨,干净纯粹
没有留下一点儿黑夜的荒诞和病症

一切都有了新的开始
虞河的水重新回归到原位
开始新的奔腾
迫不及待斟满,满满一杯阳光

老家梦泉读诗:清晨这个时段,可谓继往开来。这里的“继”是对黑暗之裙的剥离过程:“要经过时间锐利的切割/黑暗的较量/月光凄凄惨惨的申诉”。给无形之黑暗赋予有型“衣裙”之包装,这种化抽象为具象并将其人格化的笔法甚是新颖,另外,时间的拟物与月光的拟人也很别致。除去修辞手法的妙用,最出彩的要属切入角度的独特选择——它不是黑暗,而是黑暗的衣裙。这就有了知性的注入和入世的关怀:现实中的黑暗往往不像自然界的那么一目了然,它往往披着迷人的外衣,要经过时间的切割、暗中的较量、月光凄凄惨惨的申诉(这里月光比较尴尬,既显露一些黑暗,又是黑暗的伴生物,一样也会被清晨的阳光褪去)如此这般的“煎熬”才能窥其真容,辩其真伪。这样的入骨切入,丰满了黑暗这个意象,让其更加富有层次感。有了这般的铺垫,次段的延伸就自然而然了,褪去黑暗的清晨自然是干净、纯粹的。尾段的“开来”,也很有新意,它把抽象的“新的开始”,具象化为:“虞河的水重新回归到原位/开始新的奔腾/迫不及待斟满,满满一杯阳光”,异常形象、生动,特别是尾句,最为惊艳!是呀,阳光才是黑暗的终结者,我们都应让该自己充满阳光,并不断进行充实,进而去照亮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黑暗。纵观小诗,不管是语言,结构还是知性的提升都颇为不俗,一首亮眼的小诗。


4. 秋水
文丨孟萌

你把古铜涂在静物
青萍穿过长镜头
窗外的苔藓上,多纹斑马挑着灯盏
湿滑的水塘人迹全无
我把年轻的叶芝,挪到锁具上
你说我如此缓慢
在你准备融入静物的时刻
才打开倾吐的窄门
你只说:嘿!秋
我最早预测并爱上你的衰老

黎落读诗:万千秋水,终抵达不住这深情。文本设置了一系列秋天的景物和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有惆怅有凝神,是一个人历经时间后,在所见所思中感悟生命和生活。


5. 一个人(邮箱投稿)
文|柯良才

一个人,站在那里,
目光托起了一条河。
当太阳在水里升起
白云在水里流淌
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影像。
他移开目光,
脚步倒影在行走的水里,
笑了。

小雪人读诗:此文本看似散文化,但是却是真正的一首诗。它简洁、高效,无一字废话。它在日常生活中,以看似平凡无奇的推进中表达出内心情态的诗意。它虚实转换自然无痕,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对“标点也是语言”这观点有深入体察。


【同题卷】

1. 有时,你会喊一声自已的名字
文丨师泉河

在心里默默地
完成一次对自已的救赎之后
对着远山、一条河流、或是饮水的羊群
你喊出,近乎羞耻的、低哑的呐喊
那时,你拥有自已的国度和王妃
想起刀光剑影的威胁和利诱
翻身上马,把长枪刺向黑暗与黎明
在一片霞光里,飘扬的经幡下
你和另一个你博弈
而明月宁静安详,如酣睡的婴儿

小雪人读诗:在所有入围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指向对已经缺失的渴望,这也是此题目带来的效果。但是,只有此诗歌在虚实之间、在时空纵深之中表现出场景切换的自如,表现出虚实两部分场景的呼应。它不只是单纯的实中虚实,而且是虚中也有虚实,这两层叠加,最终,让诗性在动态与静态的交融之中流淌。


2. 有时,你会喊一声自己的名字
文丨徐作仁(静水)

柴房即将拆迁,丝瓜藤上的花掉入暮色
一把镰刀在泥墙弯着不分明的黯淡

你低头掐白菜上的青虫和光阴
等你稍稍立起腰杆的间隙
葎草就公开爬上了败篱

不说无奈,你坚持了好长时间
爹,有时你突然冒出憨笑
有时,你会喊一声自己的名字

点燃烟,你看见一个人努力挥锄
开出的沃土上,长着你的藉贯、亲戚

黎落读诗:有时候我们会被亲情和乡音打动,会被事物背后氤氲的爱打动。就像这首诗,它没有过多技巧性的东西,也铺陈得很平稳,但是呢,它质朴的叙述下,流动的深情,令我动容。


沙发
发表于 2023-10-11 09:0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出刊!感谢梦泉老师点评指导!学习诗友佳作。
板凳
发表于 2023-10-11 09:25:21 | 只看该作者
向编辑老师们问好,向新老诗友们学习,致谢。
地板
发表于 2023-10-11 11:21:17 | 只看该作者
《散步》的题目与精彩的内容不相匹配。这期,没有特别能打动我的作品。
5#
发表于 2023-10-11 15:50:34 | 只看该作者
向编辑老师和诗友们学习,问好!
6#
发表于 2023-10-11 20:25:38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出刊!谢谢老师推荐和点评!祝福!
7#
发表于 2023-10-13 20:03:1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编辑老师辛苦,感谢小雪人老师的精彩点评,学习各位诗友的佳作!
8#
发表于 2023-10-14 16:0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边阿土 于 2023-10-14 16:11 编辑

这期短诗大多不错,点赞,并收藏学习
9#
发表于 2023-10-14 18:56: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品读学习新一期简牍,编辑老师们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GMT+8, 2023-10-31 23:18, Processed in 0.10730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Discuz!X3.5

© 2001-2023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Baidu
map